
功夫傳天下,英才聚佛山。9月27日,2025年佛山市企業家大會暨人才發展大會舉行。
這是佛山連續四年開展“企業家日”“人才日”系列活動,以城市之名向企業家和各領域人才致敬,進一步弘揚尊商重商、敬才愛才優良傳統。
大會以“新動能、新業態、新佛山”為主題,希望攜手廣大企業家和人才,以敢飲頭啖湯的精神“再造一個新佛山”。
英才匯聚,是佛山經濟長久繁榮的生機所在,更是佛山“二次創業”不可或缺的發展密碼。近年來,佛山高標準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工作,努力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智力支撐。
目前,佛山全市人才總量超248萬人,博士超7600人,高級專業職稱人才超4.5萬人,技能人才超149.6萬人,人才規模持續擴大、結構持續優化、素質持續提升。
堅持“長期主義”
四年如一日愛護企業家和人才
“連續四年,佛山以一座城市的名義致敬企業家,把企業家當作最稀缺的資源來禮遇,我真切感受到佛山市委、市政府把企業家當家人、當朋友、當成城市的IP和脊梁。”在2025年佛山市企業家大會暨人才發展大會現場,廣東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啟超發出這樣的感慨。
市場活力來自于人。作為民營經濟大市、制造強市,佛山的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六成,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奮勇爭先,成為支撐佛山經濟發展主力軍。
大會現場專門播放了佛商精神專題片、發布了2025年佛山骨干企業發展調研成果,釋放出在全市弘揚企業家精神的強烈信號。
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是人才。近年來,佛山通過提出人才口號、推出系列人才政策、打造科創平臺、用心用情服務人才,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的濃厚氛圍。
季華實驗室主任助理、研究員畢海從北方來到佛山扎根,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參加人才日活動,卻是第一次作為青年人才代表發言,欣喜溢于言表。
“佛山是一座宜居宜業的城市,對青年人才特別友好。這幾年,我深切感受到佛山對我們的關懷,我相信這種關懷會一直持續下去,幫助青年人才成長。”畢海說,年輕人在佛山感受到這份熱情,能更好更快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佛山的發展始終與人才同頻共振。一直以來,佛山也始終是一座尊敬人才、投資人才、服務人才的城市。活動現場,佛山支持人才、服務人才的動作再度加碼。
當天,首批12個佛山人才港獲授牌。人才港是由佛山市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聯合推出,以“只收夢想,不收租金”為理念,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資源協同”為運作模式,整合各方資源,充分利用國資現有載體、有意愿參與的民營載體,打造集招才引智、創業孵化等功能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
建設佛山人才港,是佛山完善創新創業生態、培育新興產業的關鍵舉措。人才港將為人才團隊提供包括免場地費、免咨詢費等“五免”支持,以及落地推薦、融資對接等“六有”系統化服務。
除了本次主場活動,佛山還將推出N場專場活動和系列配套子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全市營造愛才重才、惜才用才的濃厚氛圍,為人才打造更加優質的創新創業環境。
以活動搭“橋梁”
促產才深度融合
活動當天,會場外圍格外“吸睛”。
能夠自動巡邏的雙足人形機器人保安,底盤超穩、能夠實現智能協同抓取、搬運等操作的智能工業人形機器人,還有可以在高空中代替人工作業的架空輸電線路地線修補機器人,仿佛一群機器人聚在一起“開派對”。
實際上現場并不止機器人,還有儲能電芯、空中足球無人機、人工軟骨仿生智能超材料等來自各領域的最新產品。今年,佛山將機器人、人工智能、醫藥健康、智能家電等領域的創新產品帶進會場,集中展示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培育的最新成果,吸引眾多“觀眾”。
這一幕,是佛山產才深度融合的生動場景。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堅持以制造業立市,始終與企業家和人才同奮斗、共發展。經過多年奮斗打拼,佛山已成為萬億級城市。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萬億元,培育出了2個萬億級、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全市各類企業超60萬家、工業企業超10萬家,吸引集聚人才總量超248萬人,奠定了佛山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底蘊底氣。
“佛山極強的工業基礎和佛山人務實的工作作風,適合我們做應用落地。”廣東金碼機器人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初創科技企業,第一次參加“企業家日”“人才日”活動并帶來展品,其總經理韓金壽直言,受邀參展十分榮幸,希望借助這樣的平臺增加產品顯示度,跟本地企業達成更多合作。
“‘企業家日’‘人才日’活動把企業家和人才聯系到一起,能夠促進產業和科技迅速對接、緊密融合,進一步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畢海說。
企業家、人才的想法與政府的發展思路高度契合。
緊扣“三箭齊發”產業布局,佛山積極構建起“引育人才—集聚企業—形成產業集群”的鏈條。例如,通過引進院士到仙湖實驗室開展氨氫技術研究,投產全球首批零碳氨燃料燒制的綠色瓷磚,帶動佛山集聚超過150家氫能企業與機構。
大會現場,10個新落地招商引資項目、10個新落地的人才團隊、5個校企合作項目等共25個項目集中簽約,“引資”“引智”雙輪驅動成果豐碩。
這些項目中,招商引資項目涵蓋智能機器人、新材料、具身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前沿領域,充分展現佛山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方面的最新成效;人才團隊覆蓋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各個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勢頭明顯;校企合作項目則是佛山本地企業與全國各地重點高校的“牽手”,未來將聯合攻關技術難題、開展科研合作,為產業注入發展新動能。
打造人才友好發展生態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近年來,佛山積極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從政策、平臺、服務等方方面面,陪伴人才成長。去年,佛山獲評“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引才城市”,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如今,佛山正以二次創業的奮斗姿態“再造一個新佛山”,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此過程中,必須用好人才第一資源。
如何用好?佛山從頂層設計、政策突破、體制機制改革等全方位出擊。
頂層設計聯合政策突破——
佛山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成立市人才數科集團,市委組織部加掛市人才工作局牌子,2022年以來出臺重點人才扶持目錄、人才安居辦法等20多份配套政策。
2019年,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吳開明來到佛山,在這里找到了技術落地的廣闊空間。
“佛山的科技、人才、金融等各類政策很給力,始終堅持推動創新創業團隊和各種人才計劃落地。我們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碰到困難的時候,收到佛山的及時支持,幫助我們渡過難關,讓我非常感動。”吳開明說。
今年,佛山推出25項改革措施和5項保障措施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既“拼政策”更“拼生態”,全力助力興商、宜商、安商;發布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8項措施,對人才的誠意再度“拉滿”。
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
2023年,佛山出臺實施重點扶持人才評定和舉薦辦法,由用人單位自主認定領軍人才、發放人才扶持資金;實施靈活的人才使用制度,支持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等科研類事業單位構建“職級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員能進能出”運營機制。
“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充分支持和信任下,我們在崗位設置、職稱評定、人員調配等各個方面得到了相應的自主權,我個人就是靈活人才使用制度的受益者。”畢海說。
佛山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對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的需求巨大。但吸引集聚人才,不僅靠政策靠服務,更要靠事業、靠平臺。
目前,佛山不僅有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還有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更有數量龐大、富有創新活力的企業,這些都是人才創新創業的空間所在。
大會提出,佛山將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下扎實基礎。未來,佛山將繼續堅持把人才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上,加快打造“功夫傳天下 英才聚佛山”的人才友好生態,為人才干事創業營造優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