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新產品 “一帶一路”新市場 跨境電商新模式
新“三駕馬車”能讓東莞外貿跑多快?
今年上半年,高偉光學出口額同比增長40%.勞動密集型產品、歐美傳統市場、展會接單銷售,這是東莞過去外貿發展的“三駕馬車”。
金融危機后,隨著“東莞制造”的轉型升級,東莞外貿特別是出口領域從產品結構、市場分布到貿易方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這也成為東莞能持續保持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前列的主要因素。
? 今年上半年,高偉光學出口額同比增長40%。?
●出口產品
高新技術產品比重增
出口收益率排名升
在“2014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中,東莞“一般貿易出口產品高度化”和“出口收益率”兩項指標中,東莞排名分別從2013年的第8位、16位,提升至去年的第5位和11位。這兩個關鍵指標上升,帶動東莞的“效益競爭力”從2013年的第24位上升到去年的第20位。
專家認為,這些指標的細微變化,反映出東莞高新技術產品比重和產品附加值不斷增加。而這一變化的背后是東莞近年來在培育企業研發能力、促使企業向產品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的努力。
統計顯示,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比重從2011年的34.9%,增長到2014年的37.6%.直接拉動全市出口增長3.2個百分點,對全市出口的增長貢獻率為47.3%.企業轉型煥發新活力
在東莞市寮步鎮華南工業園的高偉光學電子有限公司(下稱高偉光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開足馬力為iPhone6生產零配件。有誰能想到,在2002年前,高偉光學還只是一家以生產玩具為主的小企業,如今卻成為全球移動設備相機模塊的主要供貨商,光學鏡片以及光學部品的核心技術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并已成為全球第六大相機模塊供貨商。高偉光學法人代表、社長金甲喆表示這都是靠轉型的力量。
高偉光學1992年落戶東莞時,還是一間從事玩具生產的外資企業,但2002年以后便成功轉型為電子、半導體企業。同年,其選擇繼續在莞增資擴產,投資上億美元新建了華南工廠,并開始在新廠房制造倒裝芯片相機模塊。在轉型的過程中,高偉光學引入了韓國基金,充分運用了香港資本市場、資本杠桿和金融工具,并對原來的生產設備、生產流程、生產人員、生產架構進行重組,建立了研發團隊和海外營銷的網絡,把自己做成了一個具有“國際范”的企業。
高偉光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高偉光學出口額達4.3億美元,同比增長40%,出口額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是訂單增加,二是產品技術含量提升,單價提高。
東莞市市長袁寶成希望其他外資企業能學習高偉光學經驗。他說,目前東莞有13000多家外資企業,如果能有1%向高偉光學一樣上市,那么東莞的經濟會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創新驅動企業轉型升級,是東莞上半年外貿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全市設立研發機構的上千家外資企業和外資高新技術企業的出口額和出口增速,均遠高于其占外資企業總數比例。而抽樣調查的4000家生產性外資企業中,有43.9%的企業計劃進一步提高研發投入,比去年增加了12.3個百分點。增加研發投入的大中小規模企業比例分別為41.9%、22.8%、31.6%.這說明,為了提高競爭力,各類企業都比以往更加注重研發投入。在“機器換人”方面,有40.6%的企業計劃購買先進設備,比去年提高了10.5個百分點。
產品附加值大幅提高
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說,東莞大量的加工貿易企業都是生產型企業。東莞轉型升級就是要將這些生產型企業變為創新型企業。
黃江鎮寶健醫療公司過去主要生產體溫計、血糖儀、霧化器等醫療器械。現在集團在黃江和臺灣擁有合計百人的研發團隊。目前寶健醫療可以使用的專利超過300項。公司副總經理丁福成說,寶健研發出了世界上最新型的全封閉血糖儀,并推出了基于“云存儲”的“健康管理中心”,在寶健提供的服務器上存儲用戶的身體健康信息。
在傳統的紡織行業,東莞晶苑毛織制衣有限公司從過往單純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發設計、先進生產制造和品牌營銷于一體的企業轉變。2008年,高附加值產品只占公司產量的15%,2012年提高到了50%,產品單價漲幅達27%.2013年,高附加值產品達到70%.公司還成立研發中心,打破了傳統的“客戶提供設計,工廠代加工”的局面,2012年由產品設計研發中心設計的產品直接銷售額達1.8億元。
丁力認為,自主創新是很難,風險是很大,所以很多企業寧愿做訂單也不愿意創新。這就要求政府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有資料顯示,東莞正在充分發揮各類專項資金的引導和激勵作用,重點支持服務平臺發展,針對加工貿易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營銷能力兩端提升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東莞已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建立起優化服務支援體系,通過先行先試,進一步釋放制度改革紅利。
在今年東莞市“兩會”上,東莞海關負責人表示,從2014年的外貿數據看,東莞的外貿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取代服飾玩具,成為東莞進出口絕對主體。
●市場開拓
出口市場多元化,“一帶一路”成亮點
在“結構競爭力”中,東莞遺憾未能進入前30名。廣東也只有廣州上榜。
但在出口市場多元化方面,東莞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根據歷年東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1年以來,東莞對亞洲、北美地區等傳統市場出口增速整體下降,但對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速則基本保持了高于亞洲、北美市場的態勢。這說明新興市場是東莞外貿出口的“藍海”。
近年來,隨著與拉美、東南亞、俄羅斯等新興市場貿易往來愈加密切,東莞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表現逐漸優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成為東莞外貿新增長點。
中俄首個貿易產業園落戶石龍
9月3日下午,在中俄兩國元首的見證下,廣東省政府與中外運長航集團、俄羅斯開發與對外經濟銀行、俄羅斯出口中心股份公司四方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該合作備忘錄確定中俄兩國將充分利用廣東省作為“一帶一路”海陸連接點的優勢,發揮各自所長并采取聯合行動,推動位于廣東東莞石龍的中俄貿易產業園合作建設和持續發展,將其打造成為提升中國與俄羅斯聯邦密切合作的重要平臺。
省商務廳副廳長、省口岸辦主任吳軍說,廣東將推動中俄貿易產業園合作建設和持續發展,將其打造成為提升中國與俄羅斯聯邦密切合作的重要平臺。
早在貿易產業園落戶石龍前,石龍乃至東莞就已經通過國際貨源鐵路專線與俄羅斯聯系在了一起。2013年11月,從珠三角直達中亞和歐洲的快速物流通道正式在石龍啟用,東莞中外運項目開通石龍—滿洲里—俄羅斯(粵滿俄)和石龍—阿拉山口—中亞五國(粵新歐)。其中粵滿俄線將從東莞到俄羅斯的運輸時間從原來的約35天縮短到15天左右,每周一班列50—55個40尺集裝箱出口俄羅斯。
目前,經過與黃埔海關協商,石龍已經建成了4500平方米的海關監管區域,完成了從“外驗方式”到海關監管場所的轉變,并有望實現海關人員入駐現場辦公和現場查驗,做到每天現場報關和驗放,完成“一站式”的運輸配套服務。
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企業開拓俄羅斯市場的步伐在加快,東莞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速在逐漸加快:2012年4.3億美元,增長2.8%;2013年4.9億美元,增長12.1%;2014年5.9億美元,增長21.3%.除了俄羅斯,東莞還將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南美洲。
去年巴西當地時間9月22日,東莞市政府在巴西圣保羅舉辦中國東莞—巴西圣保羅經貿合作交流會。13家東莞企業與180家巴西當地企業進行對接,當場達成投資、貿易合同總額人民幣28億元。東莞市駐巴西經貿代表處也正式揭牌成立,成為東莞在南美地區設立的第一個境外經貿代表處。巴西經貿代表處將為東莞企業在南美地區投資、發展貿易提供有益的幫助。
此外,東莞還正在探索在非洲、拉美、東南亞、中亞等地區建立“東莞產品展銷中心”和經貿合作產業園,并計劃逐步將之打造成為集采購、展示、配送、中轉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為東莞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提供更大的平臺。
“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成新重點
有專家表示,相比東盟國家,我國的產業基礎更加全面、先進。東莞的機械制造業,如機床、紡織業等產業在東盟市場具有優勢。東莞以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東林說,目前以純在東盟總共有數家專賣店。
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曹云華認為,東莞一方面可以到東盟投資,另一方面可利用東盟市場搞好自己的產業結構調整。東莞在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時,可以利用地緣優勢,將一部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雖然很難,但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位于寮步的東莞市永強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下稱“永強汽車”)的油罐車和粉罐車,特別是鋁合金材質的高端車型非常受市場歡迎。該公司供應開發總監陳科發說,永強汽車在開拓“一帶一路”市場上已經邁出穩健的步伐。上半年,公司出口額約1.1億元,增速約13%.陳科發說,“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是永強汽車開拓的重點。永強汽車相關人士透露,公司正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尋求合作伙伴,發展當地代理商。目前,公司正在利用國家援外優惠貸款,培育肯尼亞消防車市場,預計將有8億元訂單。在沙特預計兩年內有18000輛罐車面臨更新換代,永強汽車與歐美國家競爭對手同臺競技,目前已經獲得沙特國家準入資格,預計有望形成10億元的訂單。未來不排除在沙特和肯尼亞建設組裝工廠。永強汽車將以沙特為中心,輻射海合會國家及整個中東地區。而下一個目標是進一步開拓中亞五國市場。
黃埔海關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美國、中國香港、東盟、歐盟繼續位居東莞市前4大貿易伙伴,其中對美國、歐盟進出口分別增長13%和6.3%.同期,東莞對東盟的進出口增長了20.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8.8%.其中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82.9億美元,增長21.4%,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占全市比重的18.6%,比去年底提高了2.6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出口增長3.4個百分點。東莞市商務局研判,按照目前的增速,預計3—5年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成為東莞主要出口市場,外貿增速也將會隨之大幅提升。
●貿易方式
跨境電商成“藍海”,企業嘗鮮“定制化”
“過去一個制鞋企業接單,一接就是一萬雙,一年下來單都接不完。現在這樣的大規模訂單會越來越少。”東莞東信公司總經理莫燦威說,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正成為“東莞制造”出口的新渠道。
東莞市跨境辦表示,近年來,東莞跨境電商產業鏈、生態圈初步構建,制造企業踴躍觸電,內貿電商成批跨境,郵件、快件、保稅各種形式業務不斷拓展,平臺電商、跨境物流、跨境支付、代運營、供應鏈金融等服務企業加快集聚。目前,全市共有2.7萬家制造企業以不同形式參與跨境電商,其中超過7000家工廠直接從事跨境電商交易。國際小包日均發送量2014年達4萬件,今年上半年突破6.7萬件。
市跨境辦認為,跨境電商作為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對東莞排名“2014年全國百強外貿城市”第4位貢獻頗大。而且在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快遞包裹發包城市排位中,東莞增加數量、增加速度均列全國第二名。
跨境電商造就“隱形冠軍”
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邱建勤20年前就從事木制品加工領域,在最傳統、競爭最激烈的木制品行業,現已在阿里巴巴國際站這一B2B跨境平臺做到行業翹首。每年出口歐美日韓等地數量可觀,他說,公司目前90%的訂單來自互聯網。
邱建勤涉足互聯網領域較早。在2002年創立了東莞正興木制品有限公司后,第二年便步入國內的B2C電商渠道試水。
木制品加工行業本就是傳統行業,再加上東莞從事這一行業的企業眾多,以往的訂單大多數靠傳統的外貿企業接單,采取的是月結方式,再加上日益攤薄的利潤讓其壓力頗大。在這一窘境下,邱建勤再度回到互聯網這一銷售渠道,2006年后,該公司開始嘗到通過互聯網做跨境B2B,由此帶來了諸多紅利。
邱建勤說,以往拿單都是靠應酬喝酒找關系,而在2008年后,這種局面完全被改寫。借助于跨境電商,不需要任何關系就能接到源源不斷的訂單。公司很快成為同領域的佼佼者,除了設立了香港公司外,邱建勤還在江西建立了新廠。“如果當時不進入跨境電商,現在可能一個訂單都沒有。”
儷絲婭泳衣廠是傳統型生產企業。該公司營銷總監何東生說,此前一直為全球超過60個品牌OEM以及ODM,產品多年來出品歐美等國。自從去年專注供貨給跨境電商后,全部供應自己的品牌,僅跨境電商平臺的銷售額每月都呈翻倍式增長。
事實上,借助跨境B2B電商渠道成為行業“隱形冠軍”的制造企業并不少。正是看到這一機遇,東莞不少企業正在籌劃進軍跨境電商。
推廣“定制化”不容易
莫燦威認為,東莞跨境電商潛力遠不止現在的規模。對于習慣了接大單,賺大錢的東莞企業而言,一下子很難適應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碎片化定制化生產模式。
東信曾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大數據分析發現,一款東莞生產的手機支架很受南非和南美消費者歡迎。在亞馬遜平臺上,有客戶一次需要訂300個。東信接下這一單業務,和5個工廠聯系接單。“當時有的覺得數量少,有的嫌價格低,都不愿意接單。”最后,在5家中1家并不起眼的工廠愿意試試。結果上線后2天就銷售一空。客戶追加訂貨2000個,3天賣完。現在,工廠已經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并在跨境電商平臺上銷售產品,一天就能銷售2000個。“一個支架成本大約5美元,賣8美元,一天6000美元的利潤。”
莫燦威說,“東莞制造”想在跨境電商領域走得更遠,一是產品要有發明專利這樣的核心競爭力,二是要有一定市場份額能支撐企業走出去,三是電商化程度要更高,要能適應“互聯網+”下的“柔性化生產”。“其實訂單沒有少,只是碎片化,個性化,誰能跟上客戶的需求,誰就能贏得市場。”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與投資研究室主任沈桂龍認為,“中國制造”在國際貿易中的積極影響,長遠看還需要過硬的技術和強大的品牌。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梁立俊說,東莞外貿面臨的是低端制造業的危機,而且這種危機由于剛性的外部約束,基本上沒有可逆性。“關鍵要看跨境電子商務能否推動東莞制造業成功轉型升級,并以此催生東莞對外貿易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