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刷公交卡,跨越伶仃洋。開通近一年半,11月12日,連接深圳與中山的跨市公交專線客流量突破400萬人次。這條飛馳在世紀工程上的公交線,讓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
人流背后是經濟流、生活流。400萬人次的跨越,不僅刷新了通行紀錄,更意味著雙城通勤、周末出游、商務往來已成為大灣區民眾的日常。這條線路已成為觀察大灣區深度融合的一扇窗口。
應對巨大的客流量,考驗的是運營智慧。中山城建集團下屬中山公交集團構建的“深中公交車輛運營分析數據集”成為調度中樞。該系統能精準分析每班車的發車間隔、客流密度,讓調度決策“有數可依”。這一創新模型已于10月獲得數據知識產權登記。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跨市公交單日客流峰值達1.2萬人次。通過數據模型預判,運營方精準調配超3000班次,成功應對客流高峰,保障了市民假期的順暢出行。
跨市公交的便利,正催生更豐富的跨市生活圖景。除了滿足剛性通勤,一系列文旅專線應運而生。香樟公園、孫中山故里等中山地標、景點被公交“串珠成鏈”,為市民、游客提供了深度體驗中山文化的新選擇。
隨著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對外開放,與之銜接的文旅專線也迅速開通。游客乘坐公交即可直達這一超級工程的核心區域,進行觀光研學,親身感受國家發展的脈動。
服務的邊界也在不斷打破。今年,中山公交與順豐速運達成合作,在多個交通樞紐增設智能存包柜和快遞柜。乘客在“香山暢行”小程序上還能享受便捷的寄件服務。這一“公交+物流”的創新,解決了旅客攜帶大件行李跨市出行的痛點,讓公交服務從“行”的單一功能,向更具綜合性的生活服務場景延伸。
400萬人次,是一個新起點。這條跨市公交線路,作為深中一體化先行先試的“探路者”,其成功運營為大灣區更大范圍的互聯互通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