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由廣東、香港、澳門三地的火炬手蘇炳添(中)、張家朗(左)、李祎共同點燃。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珠水映耀,灣區同心。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萬人齊聚,見證十五運會開幕的珍貴時刻,光榮與夢想激蕩胸中,激情綻放的時刻已經到來。
體育健兒齊聚粵港澳,全民全運熱潮在涌動。十五運會,是歷史賦予粵港澳三地的特殊使命,本屆全運會首次由廣東、香港、澳門聯合承辦,是香港和澳門回歸之后,首次共同舉辦全國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
開幕式上,粵港澳三地元素閃耀全場,盡顯大灣區特色。隨著主火炬“天海之冠”被點燃,“同心之火”照亮整座體育場。在“同心之火”的照耀下,體育健兒心手相連砥礪前行,承載著體育強國夢的巨輪,此刻啟航。
三地聯動盡顯
大灣區一家親
20時整,伴隨著北京體育大學青年學子誦讀《中華體育精神頌》的聲音,身著軍裝的護旗手們,邁著整齊有力的正步,昂首挺胸、目光堅定,護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會會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會旗走入體育場,儀式莊嚴而神圣。
隨后,引導員手持融合廣繡團扇元素的引導牌,與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一同入場。廣繡與潮繡合稱為粵繡,是中國的四大名繡之一。廣繡針法多變,針步均勻,近年來,廣繡突破了花鳥蟲魚的固有框架,積極擁抱潮流文化,這一中華文化的瑰寶在人們的喜愛中走出廣東,走向全國。
北京、天津、上海……在萬眾矚目之下,37個代表團依次入場,他們笑容自信,洋溢著活力與期待,盡情地向看臺的觀眾揮動雙手,步伐輕快而有力。看臺上的觀眾同樣揮手回應,觀眾與運動員的笑聲、音樂聲交織在一起,氛圍熱烈。
“現在向我們走來的是本屆全運會東道主廣東、香港、澳門體育代表團。”粵港澳代表團入場了。三地運動員組成一個方陣,向舞臺中央走去。
有別于以往,十五運會運動員入場有著特別之處。
“運動員入場,跟以往不太一樣,也是開幕式比較有特色的環節之一。為了體現三地聯辦,我們將粵港澳三地的運動員代表組成了一個代表團,在矩形的代表團中,每兩列就代表一個地方,象征著粵港澳三地同心。”開幕式總導演王立媛說。
在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廣州、香港、澳門三地同步升起。旗桿下,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深情凝視著這一抹中國紅,國旗升至旗桿頂,現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三地同時升起五星紅旗,也是開幕式的特別之處。但想要實現三地同時升旗,并非易事。“香港和澳門的升旗方式和我們在現場的升旗方式有些不同,為了實現這三地同時升旗,我們對香港和澳門的旗手數量和站位等都進行了調整,并進行了多次彩排。”王立媛說。
為了保障這一環節順利進行,團隊也多次前往香港、澳門,與當地的升旗隊伍進行對接和排練。港澳兩地的旗手,每天都進行升旗的練習。“此外,我們還將廣東奧體中心現場的升旗視頻畫面傳送給港澳賽區的相關負責人,供他們學習。”王立媛說。
三地演員齊聚
演繹“灣區同心”
十五運會開幕式文體展演陣容匯聚內地、香港、澳門三地文藝力量。
第一篇章“同根同源”由山翀、黃琛迪、楊春瑩以舞蹈訴說文化淵源。在融匯嶺南風情的第二篇章“同心同緣”中,粵劇名家汪明荃(香港)、曾小敏、麥曉柔(澳門)聯袂演繹經典粵曲《彩云追月》,展現粵港澳三地血脈相連、文化同源的力量;詠春傳承人葉港超(香港)、葉尚彤(香港)、董崇華與武術演員謝苗上演“雨打芭蕉”意境下的武林高手對決,共同展現傳統武術魅力。
第三篇章“同夢同圓”則集結灣區文藝能量:張鐘中、林嘉欣攜手粵港澳三地樂團合奏《嶺南春早》呈現嶺南春早意境;容祖兒(香港)、曾比特(香港)、劉乃奇(澳門)等大灣區歌手創新獻聲,同唱《龍騰伶仃洋》,表達粵港澳大灣區人民攜手共進的美好愿望;“大灣區哥哥”陳小春(香港)、謝天華(香港)、林曉峰(香港)、錢嘉樂(香港)重溫經典旋律《海闊天空》,掀起港樂“回憶殺”;劉德華(香港)壓軸登場,在漫天“木棉花”中熱血唱響經典歌曲《中國人》,唱出中華兒女共同的家國情懷。
點火儀式之后,青年歌手周深、單依純登場,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千人合唱團共同演繹開幕式主題歌《天海一心》,以歌聲凝聚三地情誼。
這場備受矚目的體育文化盛會,以創新編排和深厚文化底蘊,展現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新圖景。從主創團隊到執行制作,從運行保障到舞臺演出,均由三地力量共同構筑,生動詮釋“灣區同心”的協作精神。
十五運會總撰稿人喬衛表示,“同根同源”“同心同緣”“同夢同圓”代表的正是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心中的共識、共情與共振。“不管你是身在香港還是澳門,不管你是身在廣州還是深圳,聽到這些樂曲,看到這幅場景,我們回望百年前的歷史,同時我們共同吟唱。正如《海闊天空》這首經典粵語歌曲,如今表達的是我們對大灣區未來發展的強勁信心和燦爛愿景,希望我們自己的未來、大灣區的未來、中國的未來,都能夠海闊天空。”
三地共同點火
共啟夢想航船
開幕式的場內火炬傳遞和主火炬點燃儀式激動人心。三地火炬手,共同點燃主火炬,是三地同心的又一具象化表達。
隨著《天海一心》歌曲結束,場內的燈光暗了下來。倏忽間有光亮閃動,火苗跳躍宛若精靈。
來自全國的優秀運動員代表手持采自南海1522米深處的圣火踏浪而來。跳動的火焰不僅升騰著體育健兒的勇氣、拼搏、團結與友誼,更點燃了每一位追夢人的熱忱,將人們追求卓越的征程映照得格外明亮。
火炬傳遞的序幕就此拉開。第一棒由乒壇傳奇馬琳與跳水名將陳若琳共同傳遞——前者手握3枚奧運金牌與15座世界冠軍獎杯,后者斬獲5枚奧運金牌及21次世界冠軍榮譽。兩人邁著穩健的步伐向場內奔去,身影定格成體育精神傳承的第一道剪影。
圣火隨后傳遞到香港運動員黃金寶與澳門運動員方文浩手中。身為三屆全運會、三屆亞運會自行車冠軍及世錦賽冠軍得主的黃金寶,與斬獲第19屆亞運會空手道男子團體型銀牌的方文浩,臉上漾著熾熱的笑容。他們的奔跑,恰似港澳兩地向全國同胞遞出的熱情請柬,傳遞著大灣區一家親的溫情。
第三棒火炬迎來跳水界標桿郭晶晶與網球新銳王欣瑜。郭晶晶以4枚奧運金牌、31次世界冠軍的戰績書寫傳奇,王欣瑜則攜第33屆奧運會網球混雙亞軍的榮譽而來。緊接著,第四棒由花樣游泳雙胞胎姐妹王柳懿、王芊懿接棒,她們是第33屆奧運會雙料冠軍。
第五棒的傳遞充滿別樣意義。第33屆奧運會羽毛球男雙亞軍與3個世界冠軍的梁偉鏗,與培養出52位跳繩世界冠軍的“全國道德模范”賴宣治并肩前行,專業運動員的賽場鋒芒與基層體育人的育人初心在此刻交相輝映。
第六棒火炬,交到了兩屆奧運柔道冠軍冼東妹與足壇名宿容志行手中。冼東妹的賽場韌勁與容志行所代表的“志行風格”,共同詮釋著中國體育跨越時代的精神傳承。
此時,在體育場一側矗立的主火炬塔——“天海之冠”已呈現在世人面前。
火炬造型極具創意,三座主火炬臺呈三角呼應之勢,恰似三束從湛藍水面升騰的浪花——燈光透過浪花紋理漫溢而出,如星河墜于浪尖。這份兼具嶺南文化底蘊與智能科技的設計,以震撼的視覺張力令人心潮澎湃。
最終,圣火傳遞至三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點火火炬手的手中——男子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蘇炳添,第32、33屆奧運會男子花劍冠軍香港運動員張家朗,以及第19屆亞運會武術長拳金牌得主澳門運動員李祎。三人腳踏階梯,步履鏗鏘地邁向主火炬臺“天海之冠”。
接著,三位運動員攜手,點燃了點火裝置底板。一剎那間,火焰歡騰而起,仿佛在為全場帶來光明與溫暖。此時,主火炬塔的圣火熊熊燃起,“天海之冠”在主會場的夜空釋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輝。
三地運動員將主火炬點燃的瞬間,注定已銘記在粵港澳三地人們的心中,成為中國體育事業發展中濃墨重彩的又一高光時刻。
當“同心之火”綻放三地上空,全國人民的體育夢想即刻沖破前行的風阻,向未來一路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