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正式印發實施,現就《工作方案》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工作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無廢城市”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終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省份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要推動實現城鄉“無廢”,到2027年,“無廢城市”建設比例達到60%。到2035年,“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東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無廢城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深圳市2019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2021年珠三角9市及梅州市、信宜市等11個城市啟動“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在前期試點基礎上,省委省政府堅持統籌謀劃、改革創新,從更大的區域、更高的層次對“無廢城市”建設進行謀劃,系統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生態環境廳在深入開展調研的基礎上牽頭起草了《工作方案》。
二、《工作方案》的編制原則是什么?
《方案》編制堅持守正創新,注重與國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廣東省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相銜接,系統總結試點工作成效,充分借鑒兄弟省市經驗做法,立足“無廢城市”建設新階段,聚焦新目標、新任務,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我省“無廢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堅持統籌謀劃,強化頂層設計,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推進區域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共建共享,協同推進“無廢灣區”建設。堅持目標導向,立足我省不同區域、城市差異性特點,科學合理確定目標任務,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科技賦能,加強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資源化利用率,助力制造業企業降本增效。堅持全民共建,厚植“無廢”理念,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無廢文化”。
三、《工作方案》提出了哪些工作目標?
《工作方案》的工作目標主要圍繞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無廢灣區”建設等工作,按照2025年、2027年、2035年3個時間節點設置了階段性目標。
到2025年,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全面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持續降低。到2027年,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資源化利用率明顯提升。到2035年,全域建成“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指標、循環利用水平總體居于全國前列。
四、《工作方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工作方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深化固體廢物領域改革創新為引領,聚焦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建筑垃圾、農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五大類固體廢物,系統謀劃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工作方案》主要內容包括9個方面23項具體任務。
一是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推動修訂《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和政策標準體系,出臺固體廢物再生產品應用支持政策。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開展固體廢物循環利用核心技術研究。
二是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培育壯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合理規劃建設回收網絡,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開展廢棄物資源化和再利用水平提升行動,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促進工業綠色轉型,高質量推進制造業當家。深化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打造一批綠色供應鏈企業,推進大宗固體廢物在建材生產等領域規模化利用,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四是促進危險廢物高水平利用處置,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優化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處置能力結構,推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更新升級,嚴格管控危險廢物填埋處置,提升危險廢物規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是加強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著力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強化建筑垃圾源頭減量,推進建筑垃圾轉運設施、綜合利用場所、消納場等設施合理布局和建設,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強建筑垃圾全過程監管。
六是打造生態循環農業,健全農業固體廢物回收利用體系。推廣生態綠色農業模式,鼓勵發展立體養殖、海洋牧場等生態健康的養殖模式,強化農業固體廢物回收利用。
七是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檔增效。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進“無廢細胞”建設。健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目錄。提升市政污泥處理處置能力,完善水塘河道清淤處置管理機制。
八是加強污染防治陸海統籌,協同推進塑料垃圾治理。強化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加強陸源垃圾入海污染控制,推進港口、碼頭固體廢物接收能力建設。
九是加強粵港澳合作交流,共同推進“無廢灣區”建設。建立健全合作交流機制,推動共享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技術經驗。探索建立區域廢棄物協同利用機制,統籌布局建設區域性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