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等有關負責人介紹《關于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一起看——
國家發展改革委:
促進場景開放和公平高效配置將為社會資本、民營企業參與場景建設提供難得機遇
《關于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大各類場景開放力度,健全場景資源供需對接方式,協同推進準入、場景、要素改革,推動鐵路、水利、能源等重大項目以及運動會、博覽會等重大活動場景培育和開放,努力實現場景資源公平高效的配置。這些措施將為社會資本、民營企業參與場景建設,提供難得機遇。
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要主動開放主業領域場景
《關于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的實施意見》要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應強化示范引領,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要主動開放主業領域場景,吸引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和科研院所參與。也就是說,大家都可以參與進來、積極推動場景培育開放,形成各類主體協同、開放共享的創新生態。
分批次推出應用場景項目清單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支持建設一批綜合性重大場景、行業領域集成式場景、高價值小切口場景,擴大生產場景、工作場景、生活場景供給,促進應用場景項目化、清單化。
圍繞國家布局的重點方向、重點領域,結合前沿技術演進規律和產業發展動態情況,分批次推出應用場景項目清單,圍繞建設綜合性重大場景組織實施若干重大項目,形成新場景“發布—應用—反饋—優化”良性循環,確保場景培育開放和場景資源供給的持續性和適配性。
科技部:
對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標準研制、產業培育實行同設計、同推進、同考核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前沿技術突破及其成果轉化引領驅動重大場景的培育和開放,其中包括:
統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增強體系化、系統化的攻關能力。
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全鏈條推進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
突出國家戰略需求,部署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任務。
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組織實施中,強化研以致用、研用一體,對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標準研制、產業培育實行同設計、同推進、同考核。
聯合產學研用優勢力量、高效推動新技術轉化為市場認可的新產品,形成新產業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形成“需求牽引—技術突破—場景驗證—產業應用”的快速迭代創新機制。這里面包括:
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更多承擔國家科技攻關任務。
加快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將企業關鍵共性技術需求作為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重要方向。
引導科技領軍企業加大應用場景建設和開放力度,聯合產學研用優勢力量、高效推動新技術轉化為市場認可的新產品,形成新產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
將遴選一批標志性、創新性、適用性強的新技術新產品
著力做好場景創新、開放共享、供需對接,遴選一批標志性、創新性、適用性強的新技術新產品,挖掘開發一批潛力大、效益強、價值高的新場景,培育一批場景創新促進機構,舉辦系列供需對接活動,打造供需對接平臺,以場景應用牽引技術迭代和產業升級,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加速推動這些重點領域應用場景的培育
一是“5G+”應用場景。實施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面向大中小企業深化重點行業領域5G工廠建設,推廣一體化、集約化解決方案,開發推廣機器視覺質檢、遠程設備操控、柔性生產制造等重點應用場景。
二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研究出臺“人工智能+制造”專項行動實施意見,推動人工智能向制造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管理決策、運維服務等各環節延伸,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充分釋放人工智能的“倍增”效應。
三是“機器人+”應用場景。深入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拓展機器人的應用深度和廣度。推動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進工廠,優先在焊接、裝配、噴涂、搬運等細分場景實現落地應用。聚焦采礦、民爆、應急等領域復雜惡劣的生產環境推廣機器人產品,提升危險、惡劣環境下智能作業的水平。
四是“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研究出臺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融合賦能行動方案,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實施工業互聯網與重點產業鏈“鏈網協同”工程,面向鋼鐵、電力、船舶、航空等重點行業,加快在設計、排產、調度、倉儲等應用場景普及推廣。
五是“北斗+”應用場景。研究出臺推動時空信息產業發展政策,深化北斗規模應用城市試點,加快北斗與移動通信、慣性導航、高精度視覺等技術融合創新,促進北斗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海洋、精準農業等新場景深度融合應用。
國務院國資委:
將與有關部門共同推動中央企業進一步強化高價值場景供給
國務院國資委將與有關部門共同推動中央企業落實好《關于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的實施意見》部署要求,進一步強化高價值場景供給,拓寬場景開放廣度深度,提升場景應用保障能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