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消息,自今年4月海關總署部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以來,海關總署廣東分署聯合廣東省口岸辦出臺5方面60條具體措施,并將政策實施范圍從廣州、深圳、東莞3市拓展至全省,以更有力舉措、更優化監管、更優質服務支持廣東外貿高質量發展。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綜合業務工作處副處長劉穗介紹,此次專項行動進一步拓展至全省21個地市實施。海關重點圍繞強化政策供給、促進物流暢通、優化監管模式、推進互聯互通、促進降本增效五個方面精準發力,通過政策集成創新推進外貿穩量提質,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幫扶企業應對外部沖擊,激發廣東經濟活力。
通關流程不斷優化。全面推廣“兩步申報”新模式,整合申報模式,優化概要申報項目,便捷企業通關。拓展優化出口鋰電池檢驗監管模式應用,檢驗時長縮短超九成。黃埔海關于6月3日在省內率先實施進口機動車“兩證合一”試點應用,企業只需一次申請,海關便可對合法車輛出具一張統一證書,該證書可直接用于公安部門辦理車輛登記手續,提高通關效率。
監管創新多點突破。率先開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拼箱“先查驗后裝運”試點,解決企業命中查驗時卸貨難、找貨難、裝箱難等問題,通關時間可較以往壓縮75%,通關環節費用減少30%。全國首票在“單一窗口”標準版申報進口的“一單兩報”貨物經深圳灣口岸順利進境,內地與香港公路艙單“一單兩報”功能實現進、出口全覆蓋。
物流通道持續暢通。“湘粵非”“渝穗”海鐵聯運班列與中歐班列形成聯動,進一步密切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大灣區首次自有TIR車輛跨境貨物直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標志著國際公路運輸系統實現新突破。
降本增效成果凸顯。“組合港”“一港通”共開通68條航線,疊加“內外貿同船”“離港確認”模式,輻射效應不斷增強。海關實施“境內段運費扣減”等稅收優惠,已有864家企業超100億元進口貨物享受稅收優惠,推動跨境物流全流程綜合成本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