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海豚”們在開幕式現場提供咨詢引導、現場禮儀、抵離迎送等19項服務。圖片來源:十五運會
“您好,歡迎來觀演,請往這邊走,小心腳下。”中山大學志愿者姚正諾正在開幕式現場指引路線、解答疑問。11月9日晚,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內,一群身著“碧青綠”的“小海豚”穿梭于觀眾之間,用溫暖的語言、燦爛的微笑與專業的服務,點亮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的文明之燈。
據悉,共2950名粵港澳“小海豚”志愿者護航十五運會開幕式。其中,開幕式場館及周邊賽會志愿者共有2350人,來源于廣州地區16所高校28個校區。
聚焦開幕式觀演人員需求、運行保障服務等的需要,這些“小海豚”們在開幕式現場提供現場觀眾互動、咨詢引導、現場禮儀、抵離迎送等19項服務,用專業與熱忱織就了一張溫暖而高效的志愿服務網絡,共同傳遞東道主的城市溫度。
“那一刻,內心是自豪的”
來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郝予童是看臺區志愿者中的一員,從暖場表演開始到所有節目結束后引導觀眾離場,她需要堅守約6個小時,不時地揮舞雙臂、跳躍歡呼,始終用熱情洋溢的微笑和飽滿的活力帶動觀眾席氛圍,在現場氣氛營造的過程中充當“暖場助手”。特別是當暖場環節響起十五運會會歌《氣勢如虹》、志愿者主題歌曲《我們都在這里》時,全場志愿者全程隨旋律跳動,帶動現場觀演人員沉浸其中。
“這些志愿者都很有活力、很敬業,特別辛苦!”志愿者們微笑著服務于每一個崗位,贏得現場觀眾們紛紛點贊,“為你,更精彩”的志愿服務口號擲地有聲。
“我們深知,志愿者的價值不在于站在聚光燈下,而在于用我們真誠熱情的服務,成為盛會與觀眾之間最溫暖的連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志愿者許文博說,觀眾的一句感謝、一聲鼓勵、一個善意的微笑,便足以令他們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志愿者不僅是在場館內外提供服務,更是成為全民體育文化認同的情感連接紐帶,以體育為橋梁凝聚人心,帶動現場觀眾融入到全民全運氛圍中,將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砥礪身心。
服務大型活動對于華南農業大學的陳婉馨來說并不陌生。她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三軍儀仗隊,多次參加大型活動。回歸校園后,陳婉馨又成為“小海豚”服務十五運會開幕式,她反復踏勘場館流線,熟悉崗位職責。
當暖場音樂在場內響起時,來自廣東工業大學的志愿者陳海琛正和隊友們堅守著奧體中心外場的崗位。“那一刻,內心是自豪的。”他說,“雖然看不到演出,但想到觀眾正在享受精彩的表演,而這份體驗有我們貢獻的一份力量,就感到特別幸福。”
據悉,廣東賽區執委會、廣州賽區執委會聯動開展了通用培訓、開幕式專項培訓、5場開幕式演練,不斷提升志愿者服務能力和水平。
開幕式共有81名港澳志愿者參與服務
十五運會開幕式共有81名港澳志愿者參與服務。他們與這場盛會同頻共振,繪就大灣區“同心圓”。
來自暨南大學的香港志愿者林丹鎣在開幕式當天負責港澳嘉賓的聯絡工作。“上崗前確實有點緊張,但更多的是期待和激動。”林丹鎣說,“看到港澳嘉賓與內地同胞齊聚一堂、共同慶祝,我更加堅信大灣區是一個同心同行的大家庭。”作為港澳青年,林丹鎣覺得自己不僅是盛會的參與者,更是國家發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
“從香港社區的志愿服務走到全運賽場,這是一次難忘的成長。”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香港志愿者肖研馨看來,大家對志愿服務的熱情都很高,展現了青年大學生的風采,也是粵港澳青年團結協作的精神。
位于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志愿者之家”時常傳來歡聲笑語。各高校共青團在這里打造了“小海豚思政工作坊”,通過“理論研學+場景體驗+價值踐行”三維課程體系,構建志愿服務思政育人新模式,引領青年志愿者在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志愿服務的實踐中學思踐悟。
來自中山大學的澳門志愿者黃俊瀚就曾在這里和廣州、香港的學生同臺分享志愿經歷和感悟,并進行觀眾引導“粵語教學”。“這不只是一堂普通的思政課,更是一次三地青年面對面交流的寶貴機會。”黃俊瀚表示。
“參與此次賽會志愿服務工作,也是粵港澳三地青年志愿者了解國情、融入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大型活動和志愿服務部負責人表示,粵港澳三地以志愿服務為載體,促進區域融合、增進青年交流的創新實踐,不僅為賽會成功舉辦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有助于探索符合大灣區特色的志愿服務協同發展路徑,進而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看臺上他們歡呼跳躍、過道里他們熱情歡迎、夜色中他們默默堅守,這段汗水與歡笑交織的記憶,注定將成為“小海豚”們的青春時代最閃亮的坐標之一,他們從中收獲歸屬與成長,為未來立足大灣區而奮斗寫下序言。
青春守護賽場,奉獻閃耀全運。開幕式之后,“小海豚”們立刻投入到如火如荼的賽事志愿服務中,為賽事提供專業、細致、周到的志愿服務保障,積極展示著屬于新時代青年志愿者昂揚向上、朝氣蓬勃的風采。